1、年三级医院、2023年二级以上医院落实“平安医院”创建数字化建设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公立医院加快应用智能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和治疗系统等智慧服务软硬件,提高医疗服务的智慧化、个性化水平,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落实国家和行业信息化标准。
2、到2025年,三级公立医院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应达到四级及以上水平。(3)加快实施智慧管理。全市二三级公立医院智慧管理平均级别力争达到1级和2级,能够支撑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新模式。在实施医疗质量提升行动中,明确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
3、在“加强老年健康服务科技与人才支撑”中提及推进智慧健康为老服务。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赋能便捷就医、“为老服务一键通”应用场景。推动老年健康管理档案的信息共享和运用,探索开展老年人健康状况智能评估和健康指导。依托互联网医院服务平台,推进面向医养结合机构的远程医疗。
4、提高行业绿色用能水平行动提出,使用绿色电力和绿色能源是重点。畅通采购渠道,建立碳排放抵消机制,提升绿色电力比重。鼓励自建绿色能源设施,推广节能技术,支持智能光伏应用。加快重点设施绿色升级行动具体分为推动绿色中心建设和促进通信基站能效提升。
5、鼓励三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互联网医共体,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提供信息化支持。2025年,所有中医馆接入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的医共体内信息互通和管理信息共享。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规划提出,深化数字便民惠民服务,加强中医医院智慧化建设,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规划指标的设定更加体现新时期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要求。
江西省近期发布了“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目标在2025年完善中医药政策制度与治理体系,增加优质资源,推动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打造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此规划强调了加大江西中医药大学的共建力度,建设中医药教育、科研、文化平台,培育国家一流学科和本科专业。
1、提出到2025年,我国初步建设形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支撑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联通全覆盖,每个居民将拥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一个功能完备的电子健康码。
2、到2025年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达25%:三部门要求 发改委和商务部、工信部三个部门发表了关于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文件,在该文件中,三部门表示到2025年要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达到25%,这是一个比较可观的数据。
3、到2025年,用水权的初始分配制度基本建立,区域水权和用水者权利明确,用水权交易机制得到改善,市场上的用水权趋于倾斜在交易活跃、交易监督得到全面加强之前,最初在交易市场上建立了统一的用水权。到2035年,明确归属、明确权利的用水权体系全面确立了平稳流通和有效监督的责任。
1、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品质将得到显著提升,创新能力将显著增强,劳动生产率也将提高。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将取得新的进展。中国将在重点行业实现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群和产业体系。
2、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 预计到2025年,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将明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将更加完善,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将更加丰富,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也将进一步增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将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3、到2025年,我国将实现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的明显优化,绿色产业比重显著增加。同时,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将持续提升,清洁生产水平也将不断提高。生产和生活方式将实现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和资源的配置将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将大幅提高。
4、中国致力于在未来十五年的时间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最终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是在2035年之前实现的。
5、根据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中国将在未来的十五年内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即在2035年前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